跨境电商出口进入深耕国内供应链新阶段
“跨境电商+产业带”是跨境电商对各地优势产业带全面赋能,推动特色产品出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自主品牌的模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型场景。近年来,在各地主管部门和跨境电商平台共同推动下,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产业带,促进了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在5月11日举行的2024中国跨境电商生态创新峰会上,《“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报告》正式发布,给出了以上论述。该报告由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主笔,旨在全面反映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最新进展,并结合调研归纳当前“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各地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已进入深耕国内供应链的新阶段。在“跨境电商+产业带”中,跨境电商与产业带是双向促进的关系,即跨境电商通过数字化、协同创新、精准营销、智能物流等方式,形成立体联动的助力生态,推动产业带数字化、产品创新、国际市场扩大、高效履约,形成优质供应链,进一步为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从地域布局来看,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在2022年实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地级市全覆盖,“跨境电商+产业带”集聚效应显著,在全国甚至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广东顺德是“中国小家电之都”,是全球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生产基地之一;中山的照明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80%的份额;深圳拥有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中心——华强北;广州是全国最大、最全的化妆品生产基地……
从推动外贸发展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加快了传统工贸的品牌化及出口品类的高端化。一方面,跨境电商助力传统外贸企业能够及时把握消费需求,将产品直达全球消费者手中,推动企业快速打造全球品牌。调研发现,“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约有56%的企业愿意做跨境电商品牌;另一方面,产业带的生产能力与多种成熟技术的融合创新,产生大量技术含量高的新出口品类,且成为全球热销品,如家用储能产品、家用3D打印机、四足机器狗、无人机等。
从培育经营主体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更多工厂型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跨境电商平台推动产业带赋能计划,加速新业态与优质供应链融合,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认为,未来,在“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下,跨境电商B2B大有可为。同时,“跨境电商+产业带”也面临一些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带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售假存在难点、产业链协同性较弱与跨境电商产业服务生态不足并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
报告建议,未来从鼓励跨境电商产业带研发创新、完善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协同、健全人才培养与供求调节机制入手,探索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产业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