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西洋到杭州西湖:西班牙画家葛伯牙笔下的东方哲学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12月6日报道】“地球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水所覆盖,东西方的古人都将水视为世界的构成元素,赋予水以文化上的意义。”西班牙艺术家多明尼克·葛伯牙(Domènec Corbella)如是介绍着自己的绘画作品。
由北京印刷学院主办的“水之道”画展,于12月6日在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所展作品均出自葛伯牙之手,他用绘画体现着自己对水的理解。
走进700余平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葛伯牙71幅与“海”相关的作品。这些关于海洋的作品,像海洋一样呈现在横幅的画纸上。
葛伯牙曾求学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每次都是坐轮船往返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在佛罗伦萨,他曾深入研究西方古典艺术.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滋润,养成对作品精度的追求。
葛伯牙介绍:“这些作品是我对“水”元素历时六年的研究成果,是一个思想和身体从水面浮出的过程。我通过海浪去观察“水”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悦耳的。”
12岁那年,葛伯牙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从那以后总有一种引力,一种向往,关于大海。”
多年来,葛伯牙曾踏上地中海的海岸;漂浮于死海的海面上;观察过杭州西湖的微波;望过大西洋的巨浪。“这些地方都翻涌着无尽的浪潮,而这些画则代表着上述地方留给我的记忆。它们在冲撞中摇晃、呼唤、舞动,直到它们溅成泡沫,或者融入到海滩的沙粒或岸边的岩石之中。”
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李尤松认为,葛伯牙的绘画不是用西方式的写实手法来表现,而是在观察之后凭记忆作画。
俗语讲:“高山流水,期待知音。”在葛伯牙的作品里,还散发着东方哲学的韵味。
“我认为,他所画的水是延续了中国宋代马远的《水图》。”李尤松补充说,“他坚定地认为在观察和表现之间要有时差,追求的是头脑里的真实性而非视觉上的真实性,这是“收尽奇峰打草稿”的中国式创作方法。”
葛伯牙认为,在西方绘画创作中,比较讲求“做加法”,而在东方的哲学绘画里面,多为“做减法”。“比如,我会特意在画面上留白,增添作品的意蕴,留给大家对海岸、沙滩的自由想象空间。”葛伯牙说道。
“我对中国文化艺术感兴趣由来已久。”据葛伯牙介绍,早在1980,他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比如阴阳、五行八卦等。与此同时,他还在各领域做尝试。“我会冥想、打坐、写书法。我关注着禅宗和道家对绘画的影响,以上这些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创作方向。”
如今,身为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终身名誉教授的葛伯牙,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体系,并在学校建立了认知绘画工作室,著有《绘画作为认知的体验》这部专著,闸释了他的思想。
“艺术没有国界。当前,东西方艺术有很多交流机会,未来,东西方艺术也将越来越融合。”葛伯牙畅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