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情深,中法百姓的故事,在展厅中绽放!

发布日期:2024-03-25 08:06:36来源:欧时大参(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作者:欧文、杨雨晗
法国当地时间2024年3月23日,“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法国当地时间2024年3月23日,"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驻法使馆公使陈力、文化公参严振全、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Balandraud Jean Louis、La Machine公司以及图卢兹和南特Halle de la Machine的艺术总监François Delarozière、法国泰勒艺术家基金会主席Jean-François Larrieu、法国前总理Dominique de Villepin的夫人、雕塑家Marie-Laure、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中国贸促会驻法国代表处副总代表李文国等法华各界人士百余人莅临。

"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是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而策划主办的。不仅是对过去六十年中法友好交流的一次回顾,更是对未来中法全面合作与友好关系的一次展望。展览通过40多件实物、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相结合的综合展出形式,以其丰富多彩的展品和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故事,生动展示了过去60年间,中法两国建立的真挚情意,两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共生,彰显了友谊之珍贵,和平之可贵。

展览包括:1964年中法建交时插在中国大使车上的第一面国旗;法国“中国通”汉学家的一本斑驳的汉法辞典;中国大作家巴金写给法国一名普通教师的一封泛黄的亲笔信;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时的工作证;法国前总统的亲笔信;珍贵的乐器和奇石,与爱马仕集团携手打造“中国风”高端奢侈品牌作品等等。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在展览开幕仪式上致辞中表示,"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展览是欧洲时报继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型法文画册出版之后,为中法建交纪念活动献上的属于欧洲时报人的又一份担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常常被一种感动驱动着:中国、法国;中国人、法国人;中国的、法国的。两个国家、两国人民,在60年前那次高瞻远瞩的互相拥抱之后,竟然演绎出那么多令人意外又令人难忘的动人故事。随着展览开幕的临近,闻讯赶来表示参展并讲述自己故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就越来越深陷在遗憾中:如果开幕的时间能再迟一段时间该多好,如果展览的场地再大一点该多好。诚能如是,我们就可以用更多的展品讲更多动人的故事。这一个又一个的遗憾让我坚信: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数不胜数,远不是我们这样一个小规模的展览所能容下的,中法两国的友爱与善意、彼此的尊敬与欣赏,是深深地的植根在两国人民之中的。

钟诚表示,对于六十年的岁月来说,诞生于41年前的“欧洲时报”是中法建交的受益者、见证人和添砖加瓦者。欧洲时报是一个从中文报纸起步的法国媒体。如今这个法国媒体又在欧洲的另外五个国家扎下了根,并衍生了所在国语种的多媒体业态。尽管欧洲时报在欧洲是个小众的媒体,在中文世界也是个遥远的存在,但是,恰恰因为小众而遥远,反而成就了欧洲时报独特的价值:在促进中法、中欧的交流与发展中,欧洲时报是欧洲中最了解中国的,在中文世界中它又是最贴近欧洲的。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们这个最法国的中文媒体、最中国的法国媒体,无比荣幸地得到了今天到场的所有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相信这源于我们共同的使命感:促进中法两国民间友好和交往,共创和谐与共赢的未来。

1964年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首位译员汪华致辞说,我是60年前中法建交的见证者之一。1964年我来到巴黎是为了建立外交关系,我从来没有想过今天会在这里与你们一起庆祝这个周年纪念日和这个展览。今天的展览,有每一个中法建交60周年以来亲历者美好的回忆,也希望这个体现中法人民友谊的展览能给大家带来美好而珍贵的记忆,中法之间共同开启下一个60年友谊的新循环,祝中法友谊万古长青。

201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团成员,法国纪录片导演Jacques Malaterre回顾了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赴华拍摄纪录片的经历。他表示,自己非常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因为他们给了我善意、和平和友爱,他们对我的艺术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尊重,让我能够以完全自由和专业的方式工作。Jacques Malaterre认为,"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将法中两国普通民众联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

狂飙科技创始人韩博代表展览赞助方致辞。他希望此次展览能为中法交流增添一份力量,并祝中法两国关系更加稳固发展,中法各个方面的合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前主席、前议员陈文雄表示,"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是法中建交60周年一个鲜活的见证。通过展览,让人们发现法国和中国这两个伟大国家建交60以来,友谊发展合作交流的历程。每一件展品都像一把钥匙,为大家打开了展品背后一扇门,可以瞥见和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并将这些点滴串联起来,编织出牢不可破的纽带,将法中两国人民牢牢地团结在一起。

中国驻法使馆公使陈力代表使馆向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陈力表示,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以“百姓”为主题,以“人民”为中心,这次展览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中法两国的百姓,都是两国60年友谊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都是在时代洪流中为中法关系添砖加瓦的人民。展览的每一件展品都蕴含了时代的珍贵印记,它们承载着中法友谊在不同历史时段的记忆和情感。自1960年代两国建交的开端,到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关系日益紧密,再到80年代中法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期,乃至90年代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从2000年代两国元首开始推动的中法文化年,到2010年代中法建交迎来50周年,再到2020年代世界虽然经历了暂时停摆,但中法友谊却在不断发展。这一甲子的历程,见证了太多的故事,产生了太多的情感联结。我们怀着深情,怀着感恩之心,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迎接这次特殊的展览。

陈力强调,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表示: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展望未来,我们深信,中法建交精神将继续鼓励着两国人民不断加深相互理解,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陈力预祝“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取得圆满成功,祝愿这次展览成为中法友谊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崭新起点。

当天,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音乐家李蓬蓬与旅法古琴音乐家杨丽宁老师,联手为现场嘉宾合奏一曲《流水》。指尖流淌的旋律,唤起中法友谊的深情共鸣。

在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作为中国古琴第一人李祥霆大师传人的李蓬蓬女士,就曾用千年古琴“九霄环佩”为中法两国领导人表演了这首象征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经典曲目。旅法音乐家刘轶青,用一首特别为展览主题原创的琵琶曲目《时光》拉开序幕,“95后”京剧梅派传人郭雨昂随后以京剧唱腔《梨花颂》加入,两位表演者将古典艺术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也再次契合了本次"中法百姓故事展"的主题。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长钟诚引导嘉宾们参观展览并介绍了各展品故事。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引导嘉宾们参观展览,并一一介绍了各件展品的故事。

“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自2024年3月23日起至4月12日结束,展览地点:欧洲时报文化中心,48Rue Benoît Malon,94250Gentilly。

藏家专访:

▲中国驻法大使馆首任译员为展览贡献的展品为中法建交时,中国大使车上的第一面国旗。

根据中国驻法大使馆首任译员汪华介绍,这面国旗是1964年中法建交时,插在中国大使车上的第一面国旗。当时正在北京大学教法语的他,接到了中国外交部的邀请,成为负责在巴黎建立大使馆的先遣小组一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使馆筹建工作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

▲法国导演雅克·马拉特为展览贡献的展品为外卖员工服。

法国导演雅克·马拉特(Jacques Malaterre)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自己贡献的展品——一件在中国拍摄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时购置的外卖员外套。他表示在中国时,天天都会在街上看到行色匆匆的外卖员,这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专业,无论天气晴好还是恶劣都不停下奔波的脚步,为人们提供服务。感动于这种富有效率和耐力的工作态度,他因此特别搜集了一件外卖员工服,甚至回到法国后也会经常穿。

雅克·马拉特还讲述了疫情期间不得不孤身前往中国进行拍摄的经历,他表示虽然法国团队都不能前往,但他与300多人的全中国团队相处融洽、合作顺畅,团队成员都展现了极大的善意与专业的配合精神,他始终铭记这次愉快的拍摄经历。

接下来还有多项在华拍摄计划的雅克·马拉特还谈到,在他启程前往中国前,出于对这个遥远国度的不了解,他的法国朋友们难免有些疑问和担心。而在他实地在中国工作、与普通中国人接触后,这些疑虑烟消云散,他强调人们应当争取到中国看一看、亲身与当地人交往和交流,以便感受到这个国家民众的善意与活力。

▲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让·路易·巴兰朵贡献展品——汤婆子。

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曾在法国财政部就职的让·路易·巴兰朵(Jean-Louis BALANDRAUD)贡献的展品也十分有趣——镌刻着杜甫诗句的汤婆子一枚。

让·路易·巴兰朵介绍道,他一直对古玩很感兴趣,2008年首次逛北京古玩市场时淘到了一大一小两个汤婆子。他喜欢此类古玩的原因是它们兼具功能性与美感,并且与法国家具搭配起来出乎意料的和谐。让·路易·巴兰朵曾于2008年首次到访中国,此后来华20余次,足迹遍布数十个中国城市。他还举例感叹道,中国有非常多壮丽的景色,只不过它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仍需继续提高,例如乐山大佛!

▲法国退休教师勒让德尔展示收藏的巴金信件。

法国退休教师托尼·勒让德尔(Tony Legendre)详细讲述了所收藏巴金信件的来龙去脉:当年,为挽救即将被摧毁废弃的拉封丹中学,身为英文教师的托尼·勒让德尔查阅学校历史,试图通过展示学校的人文历史内涵来拯救其即将湮没于历史尘埃的命运。

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中国作家巴金曾于1927年至1928年在该中学读书,并因此致信巴金。1991年巴金给他回信,并在信中清楚地介绍自己在该地的学习生活。托尼·勒让德尔还曾与法国研究巴金专家合作,出版了中法文版的巴金纪念画册。他向欧时记者如数家珍般讲述了多件充满人情味的巴金轶事,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历史文化与作家本人的热情。

▲中国音乐研究专家、曾担任巴黎第四大学教授的弗朗索瓦·皮卡德介绍“师傅的师傅”所赠送的洞箫。

中国音乐研究专家、曾担任巴黎第四大学教授的弗朗索瓦·皮卡德(François Picard)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师傅的师傅”陈重所赠送的洞箫。弗朗索瓦·皮卡德讲述了自己学习中国音乐的心路历程,并分享了与中国音乐家合作创作和演出的精彩故事。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