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投资带动中医药走出去

发布日期:2014-06-25 14:24:24来源:国际商报作者:
崇文门外大街西侧,一座古香古色、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是同仁堂总部办公的地方。

崇文门外大街西侧,一座古香古色、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是同仁堂总部办公的地方。一进门,屏风上“仁”、“德”二字格外醒目。幽静的宅院,见证着同仁堂345年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史,也记录着同仁堂20多年来的海外发展足迹。

在这里,记者专访到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永铃,这位同仁堂海外业务的领军者,也是叱咤国际风云的巾帼英雄。

谈起同仁堂的海外发展状况,丁永铃难掩内心的自豪和兴奋,她说:“目前,同仁堂已在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96家分店,主要位于我国港澳台地区、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波兰、英国、阿联酋等。”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同仁堂的海外发展速度位于同行前列。2013年5月,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国药”)在香港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开拓国际化之路;今年5月30日,同仁堂分别与新西兰知名中药保健有限公司、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达成协议,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深入海外开展中医药产品、服务和人才培养。

丁永铃表示,为进一步深拓海外市场,同仁堂国药增加了多元化、战略型投资的比重,采取灵活的投资方式,如直接投资、间接入股、收购兼并、业务重组等,以合理规避风险,提升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发挥资本力量借船出海

“在北京前门大栅栏,来内地旅游的香港游客,都会从这里买几十包中药带回去。但几十包的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丁永铃回忆说,这激发了同仁堂要将药店开到香港的想法。

经过努力,1993年,同仁堂终于在香港开设了分店,这也是同仁堂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店。丁永铃说:“那个时候,香港有两大景观被大家津津乐道。一个是来香港英国使馆签证的人排起的长队,另一个就是来同仁堂香港分店看病买药的人排起的长队,这成为香港街头一景。”

去年5月,同仁堂国药在香港上市,无疑为同仁堂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丁永铃表示,上市给同仁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北京同仁堂海外发展的平台,同仁堂国药立足香港、面向海外,以“海外研发、采购、生产、批发、零售为一体的闭环经营实体”为工作定位,下一步将以海外收购兼并为主要投资手段,涉及中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投资高品质的中药种植基地、扩大产品群、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建设零售终端、开办养生中心的新兴业务模式,及参与中医人才培养等。

丁永铃说,上市后,同仁堂国药组建了韩国高丽参公司,通过和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合作,将其已有的营销网络纳入自身经营体系,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开发同仁堂品牌的韩国高丽参产品。通过借船出海,同仁堂国药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经济效益,为日后同仁堂品牌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今年5月30日,同仁堂在京交会上赢得三大收获,进一步拓宽了海外市场的业务格局:一是同仁堂国药投资在新西兰开办北京同仁堂(奥克兰)有限公司,经营各类中药产品、饮片、保健品,并开展中医诊疗和保健服务等;二是收购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部分股权,参与中医药大学的前端人才培养,同时双方合资开办中医养生中心;三是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达成国际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战略,共同培养海外中医针灸高级人才。

今年6月12日,同仁堂国药与香港福明堂中医药中心签署协议,收购福明堂部分股权,共同拓展香港中医药市场。

丁永铃说,同仁堂国药将进军养生保健市场,以香港为试点,开办养生保健中心,并逐步延伸至亚洲及欧美主流市场,在海外打造一个定位于中高端人群的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创新模式突破中医药贸易壁垒

丁永铃坦言,目前中医药文化的海外认可度还不高,中医师的执业资格在很多西方国家得不到认可。

为打破中医药走入欧美市场的瓶颈,同仁堂国药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如收购符合欧盟标准的绿色种植基地,进行本地化生产,与本地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等。

丁永铃说,此次与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就是要紧密参与大学教育,培育本地化中医药人才;同时构建全产业链模式,生产本地化产品,培育美国制造的同仁堂产品,从而在研发、临床等方面逐步得到美国认可。目前美国50个州中已有45个州通过了中医针灸立法,这对欧美市场打开中医药大门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此外,通过文化营销、品牌传播,来提升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成为同仁堂这个中医药大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丁永铃说,同仁堂目前已与香港亚太卫视公司共同创办同仁堂健康频道,打造健康生活和养生节目,宣传中医药文化,节目收视覆盖70%的国家和地区。今后,同仁堂还要在海外建立博物馆、文化角、文化墙,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和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丁永铃希望,可以在国与国之间的政府层面加强与欧美等国的双边谈判,提升中医药在海外市场的话语权,更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走出去”。6月16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等已达成合作,支持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并努力制定四方面具体措施: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中医药“走出去”模式研究;中医药“走出去”国别研究;通过援外方式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