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鼎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新华社联合国4月14日电 国际观察:联合国鼎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新华社记者 王建刚
还有一个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一带一路”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关键词。就在几天前,联合国“一带一路”高级别研讨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与会的联合国官员、经济学家和各国外交官围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热烈讨论,期待这一倡议给世界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一带一路”与联合国的交集并不止于这样的研讨会。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这一倡议不仅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积极响应,也得到了联合国的鼎力支持。
积极响应
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
2016年4月,中国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签署意向书,双方将共同规划推进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推动沿线各国政策对接和务实合作。
2016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是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创新。
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
今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
在联合国内,不仅各类机构以多种形式高度认可并有意愿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少官员也对这一倡议给予了极高评价。
联合国负责经济发展的助理秘书长伦尼·蒙铁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全球共同繁荣的理念,必将推动亚非欧三大洲和其他地区的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联合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鼎力支持充分说明,“一带一路”是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目标契合
“一带一路”能够“唱响”联合国舞台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倡议和联合国当前工作及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与联合国会员国的共同利益高度契合。
专家指出,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过60%的人口,以及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GDP和贸易,中国的这一倡议不仅能够与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对接,还将为推动这一议程提供巨大动力。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联合国193个会员国2015年9月共同达成的一项成果文件,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其重点是: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经济增长;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承诺努力使议程到2030年得到全面执行。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说,“一带一路”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宗旨一致、理念相通、路径相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早期收获已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蒙铁尔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迄今最雄心勃勃以及最具变革性的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促成器和催化剂”。
他说,“一带一路”倡议将极大促进参与国家的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及贸易流动,其带动的投资和经济增长“将创造成千上万体面的工作机会,并使成千上万人摆脱贫困”。
强强联手
此次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一带一路”研讨会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参与主办。该机构特别设立了能力发展项目,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析和制定政策,以加快实践联合国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专家指出,联合国许多机构都有意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未来双方之间的合作大有可为。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沙姆沙德·阿赫塔尔说,该机构签署的有关“一带一路”的意向书代表了其成员对履行“一带一路”合作的坚定信心和政治承诺。“一带一路”是促进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及软件建设方面互联互通的历史性机遇,该机构可以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携手共建、扩大合作空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说,“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了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分享繁荣的态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能够为“一带一路”中人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沿线的人们享受到“一带一路”的成果。
蒙铁尔认为,联合国及其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沿线国家的开发经验,支持这些国家的项目。
他指出,联合国可以充当“一带一路”和其他可持续发展项目之间的桥梁,以便最大限度利用增效作用,减少重复项目以及财力的错误投入。中国可以主动与联合国相关机构联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对话。
蒙铁尔说:“我坚信其他联合国机构同样也将自告奋勇,提供相应的技术和分析支持,以帮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和计划,促进人类近三分之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